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8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28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  目前,世界强国为争夺制空权而开展大规模的太空竞赛。中国政府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

1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0分

2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运用《生活与哲学》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3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我国政府主张的正确性。12分

 

(1)(10分)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海上丝绸之路是正确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形成的。(2分)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4分)。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东西方紧密联系在一起,“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的体现(4分)。 (2)(6分)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离不开经济、交通和科技等物质条件的支持;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历史地发展着的,不同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都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每个要点2分) (3)(12分)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2分)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2分)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2分)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体现了这一宗旨和基本目标(2分) ③和平共处五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符合和平共处五原则(2分) ④主张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体现了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另一方面注意设问中的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的知识限定。考生可以从联系是客观的,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其次可以从无论是自在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联系时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联系面前时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或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说明设问中“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的观点,属于辨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设问只要求分析说明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而不需要分析其不合理性。其次要注意观点中的“人类实践的特点”的题眼,因此考生在分析说明可以从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论证材料二中我国政府主张的正确性。考生在分析时本题时,首先要概括材料中的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其次要注意设问中的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的限定。考生可以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联系的客观性、实践的特点、我国的外交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广东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A市政府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材料二  教育部2014年4月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要求?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10分

 

查看答案

27 年的牢狱之灾,一生无数的挫折、浑身的伤痛。“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曾活着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而在于我是否为其他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 这一经典信念成为导航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漫漫自由路的明灯。这表明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②应在勇敢地牺牲自我发展前提下去奉献社会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④要以顽强的意志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上有钱”、“马上有房”等“马上体”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为人们最热门的祝福语。对人们“马上体”的愿望,认识正确的是

美好愿望源于主观幻想,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可取

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要努力创造条件,重视量的积累

发挥主观能动性,美好愿望就能成为现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掀收视狂潮。不仅节目的主题曲在网络上广为传唱,节目中的小朋友也成为了网友们追捧的偶像。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②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③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充分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