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污染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污染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个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知识点分析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提出“五位一体”格局调整?10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严重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要求我们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做出社会建设方案的调整。(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快建设方案的调整才能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3分) 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加快“五位一体”布局调整,就是要通过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更加合理,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2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生态建设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以我们要加快“五位一体”的布局调整,维护人民根本利益。(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知识点分析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提出“五位一体”格局调整。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唯物史观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语句,来寻找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面对污染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到‘五位一体’”,而“五位一体”格局的确定又能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了社会存在与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题中材料“这个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体现了我国政府自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题中材料“特别是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体现了我国政府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本题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也说明了我国政府自觉树立改革意识,积极发挥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友善,顾名思义,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友好而善良。友善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关系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社会是否和谐。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友善在中国传统伦理准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得有些紧张、冷漠,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现象令人忧虑,也让人不禁要问:我们的友善去哪儿了?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努力成为一个友善的人。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西龙江镉污染阵痛还没有完全消失,贺江水体污染事件又突如其。截至2013年7月6日晚的监测数据显示,有的江段镉浓度超标5.6倍,严重威胁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在7月7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贺州市相关负责人称,已基本找到污染。位于贺州市贺江马尾河江段沿岸的部分企业虽然已经“人走厂停”,但流出的污水中重金属仍然超标。当地政府正在逐家排查这些企业,以锁定“元凶”。在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方面,我们只有用制度管人,按法治办事,才能规范大家的行为。

材料二  有的地方政府仅仅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有的地方政府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什么难事,有发达地区的现成经验,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岂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吗?

联系材料一,分析政府在应对污染问题上应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8分

2结合材料二,从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评析有的地方政府的态度。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结合材料,用“系统优化方法”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12分

 

查看答案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菜根谭》中的这段话体现了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①分清了主流和支流                  

②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大于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