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有
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②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③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④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近年来,全国各省都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促发展、惠民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以来,山东省按照中央部署和本省就业形势,以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就业、素质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据材料一,运用有关矛盾观点分析山东省在推动就业中采取的措施。(9分)
材料二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整合全省优秀的丈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调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奋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结合材料二,分析河南省奋力打造传承创新区的做法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9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材料二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刘盛兰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2)谈谈刘盛兰老人的事迹给你什么人生启示。(9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让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
分析我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12分)
西医用药更多的是根据病情,而中医用药更多的是根据病人,不同的病人体质不一样,用药也就不一样,其效果也会产生很大差异。中医用药不同于西医是基于
A.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相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
A.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B.表明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C.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