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次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薄、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的是QQ、微薄、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材料二  2009年,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12分

 

(1)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迅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2)公民个人信息属于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也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 人大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健全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解析】 试题分析:(1)概括信息:根据材料逐一仔细概括,关键是要点要全。从材料中“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可概括出“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从材料中“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较上年增长28%,”可概括出“信息消费总体发展快速,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从材料中电话、短信、彩信业务的下降,QQ、微博、微信用户大幅增加可概括出“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但我国信息消费仅局限在智能手机、电视方面,体现了“其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 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从对消费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质量和水平);对企业(①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有利于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这一问我们一定要视野开阔,从不同的角度(消费者、企业、国家)谈意义。 (2)为什么要保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如何保护:重点回答人大与政府的职权。人大要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和监督权(监督法律的实施);政府要依法行政(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正确履行职能(履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职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健全保护机制),从以上角度展开,结合材料阐述。 考点:消费的作用,人大的职权,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①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②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