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9分

 

(1)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体现类,行为主体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问题指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解读设问,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精神通过人大立法形式实现,体现坚持依法执政;题中人大将修改环保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修改环境保护法。解读设问,环境保护法在知识限定范围内是社会意识,也是上层建筑,同时修改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涉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明确本题所运用知识后,回扣设问,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执政方式、全国人大的权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2009年、2011年、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表。

表2

满分5 manfen5.com项目             年份

2009年

2011年

2013年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金额万亿元

3.7

6.0

10.2

网络用户购物规模亿人

1.2

2.0

3.1

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带动从业人员规模万人

800

1350

1680

网络购物快递企业营收规模亿元

198

781

1380

注: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易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和

材料二  当前,网络售假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上半年中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售假问题是网友投诉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6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查看答案

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查看答案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查看答案

《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