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8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

28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  表1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

2008

43.7

275.3

8749.3

2.8

2009

41.0

295.3

10183.7

3.0

2010

41.1

306.0

12579.8

3.1

2011

40.4

471.4

19305.4

4.1

2012

39.3

491.0

22706.2

4.4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材料二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20分

 

(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2008-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能拉动经济增长。2008-2012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及其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本题限定了经济生活,解答本题学生必须通过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来寻找答题的思路。纵向表示的08-12年的变化,横向抓住几个主语,分别表示的是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国内旅游收入以及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不难发现,08-1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减少,消费结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国内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以及国内旅游收入及其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本题有两小问。第一问考查政治生活,范围很广,只能从材料下手,找主体。第一个出现的是“该地村民”, 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即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第二个出现的是“政府” 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说明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第三个主体是专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即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政府努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可以想到政府的宗旨、基本原则和政府的职能等。 第二问要求学生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本题限定了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该知识限定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和设问,从对材料和设问的理解中找寻答题的思路。该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在此基础开发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地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政府组织考察,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了消费结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以及政府权力的依法行使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分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一 读书开启民智

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12分

材料二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2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服少数同学。8分

材料三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3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8分

 

查看答案

图3 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