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被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0分)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分)

 

(1)  作答角度 答案示例 分值 评分要求 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宗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政府维护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0—3分 仅答出“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不作分析给2分。 执政理念与政府职能 制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和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基本职能的重要体现。 0—3分 仅答出“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或仅答出“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给2分。 现实依据 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0—2分 答出环境遭到破坏相近的意思即可给2分。 政策目标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0—2分 答出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相近意思即可给2分。 (2)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3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本题的设问主体是党和政府,设问的客体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考生可以首先从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方式和执政理念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原则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现实情况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的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社会发展;最后可以结合科学发展、中国梦的时政热点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即人民群众的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分析说明时,考生先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的角度分析说明;然后从该理论的方法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了党的性质宗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的知识;政府的职能、原则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辨析题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因此,企业利润率越高意味着越成功。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查看答案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的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   (    

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

④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