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全面阐释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方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就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全球和地区性热点问题加强沟通和协调,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平。
材料二
表一:2008年至2013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年 |
贸易额 | 2311.2 | 2130.11 | 2928 | 3628.5 | 4001 | 4436.1 |
注:2013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增长10.9%,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3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此外,双方的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水平和交流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试分析说明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基础。(12分)
(2)请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在这一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发展。(10分)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家底,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人们能够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客观世界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 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从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里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历程表明(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基于实践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思路是基于( )
①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②运动的绝对性,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④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