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8分)2013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4...

28分2013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4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阅读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 2013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全年

7.7%注:年初预期目标为7.5%

各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7.7%

7.5%

7.8%

7.7%

注:201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3.7%。

表二 2013年中国大陆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数据

全国

19.6%

各区域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17.9%

22.8%

23%

表三 2013年中国大陆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经济拉动要素同比增长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出口

城镇

农村

19.6%

13.1%

7.9%

9.7%

l2.4%

1根据表一、表二、表三信息,说明2013年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的成就。8分

材料一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4年经济工作定下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会议强调,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我们要关注GDP背后的民生。

2简析保持我国GDP合理增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的民生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蕴含的哲学道理并说明怎样才能实现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14分

 

(1)①GDP平稳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说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分) ②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高于东部,说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新进展。(2分) ③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大高于出口,说明经济发展沿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方向运行。(2分) ④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说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进展。(2分) (2)①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②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为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2分) (3)①“稳中求进”蕴含了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分)“改革创新”蕴含了发展具有普遍性,(2分)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2分,答“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同等给分) ②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GDP增加;(3分)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善于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抓住机遇保持GDP合理增长;(2分)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图表题,图表题应该遵循横向看差距,纵向看变化。遵循上述原则,观察表一、表二、表三信息,可得出相应结论:GDP平稳增长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说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高于东部,说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取得新进展;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大大高于出口,说明经济发展沿着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方向运行。 (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解读设问,等价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由于本题的限定为民生意义,围绕人民群众可以从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解析,人民群众自身角度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角度,有利于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为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3)本题第一问,知识限定明确,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题目类型体现类,题中“稳中求进”蕴含了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改革创新”蕴含了发展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 第二问,题目类型措施类,题中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GDP增加;而题中抓住机遇,就要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善于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保持GDP合理增长;题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启示我们,面对复杂的社会,要不迷失人生方向,就必须

A.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努力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完全统一

C.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明辨现实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D.摆脱社会历史对我们的制约,永做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志青年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关于上述讲话中对待失误和错误的三个态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敢于承认”的态度,说明了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正确分析”的态度,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③“坚决纠正”的态度,符合发展的实质的根本要求   

④“三个态度”,都说明了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失误和错误连同成功经验一起,都能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这说明

A.过去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都对当时历史的发展进步起推动作用

B.在一定条件下,历史上的失误、错误和成功经验对后世都有积极作用

C.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历史上的谬误到后世就会转化为新的真理

D.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实践活动水平不能超越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

 

查看答案

人对自己的认识很容易失真,所以才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人要正确认识自我,就须做到

①克服唯心主义,远离自以为是  ②反对形而上学,不能凝固地看待自己

③坚持辩证法,等量看待优缺点  ④坚持唯物主义,杜绝主客观的差异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吃亏是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这是人们在接受央视记者关于“你的家风家规是什么”的凋查提问时的部分回答。下列对这些家风家规的认识中,合理性不足的是

A.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现实意义   

B.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博大精深的特征

C.体现了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能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查看答案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下列各项中,属于有利于当代人类在多极化过程中避免陷入“修营底德陷阱”的事实的有

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对抗、不搞冲突   

②现存大国摒弃了“冷战思维”,树立了“共赢思想”

③经济全球化使新兴大国与现存大国利益交汇点增多

④竞争、合作、冲突,已成各大国间关系的基本形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