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成语中体现辩证否定观点是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 客观物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目的性计划性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诗句。据此回答下题。
1.作者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和“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 B.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脑
C. 错误的思想意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2.“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
A.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 B.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 B.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
C.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 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
以下是不同销售模式流程图:从传统模式向B模式转变,由此带来的影响的传递路径是

①流通环节减少 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③经营成本降低 ④商品价格下降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②一③一④一①
D.④一③一①一②
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大饥荒。范仲淹没有延用发粟救济之常规,而是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利用饥岁工价至贱,大兴公私土木之役,解决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吴人好佛事,喜竞渡(赛龙舟)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促进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发展;三是增高谷价,引四方粮商大量进粮,结果杭州城粮食爆满,粮商只好降价,解决了杭州城的粮食供应问题。“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供求影响价格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