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微博等成为人们参政问政的重要方式,网络成了民意直通车。这表明
A.网络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网络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C.网络拓宽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 D.言论自由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读下面的漫画,漫画表明我国公民享有

①立法权 ② 选举权 ③ 言论自由权 ④监督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探索,人大代表选举“城乡平权”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反映是
A.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充分当家作主 B.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C.政府广纳民意,民主、科学决策 D.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即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社会公众信任和认可的能力。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必须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监督政府。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保证
C.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D.我国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由此可见,政府机构改革
①关键是裁减政府机关,提升政府形象
②是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与行政审批的内在要求
③促使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简政放权
④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叙利亚危机已持续近三年,国内局势的动乱震荡着整个中东地区,甚至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安宁。某校一同学针对叙利亚问题在互联网上搜集到以下资料:
材料一:2013年9月26日美国和俄罗斯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决议草案达成一致,打破了持续数周的外交僵局。该草案也打破了联合国就叙利亚问题两年半的僵局,联合国安理会于纽约当地时间27日晚一致通过一项有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的决议,这是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反政府示威运动以来,安理会通过的首项涉叙决议。
材料二:2013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第68届联大会议上指出:中方坚决反对使用化学武器,期待安理会尽快通过决议,支持禁化武组织启动核查和销毁工作。中国呼吁叙利亚境内立即停火止暴,为核查销毁化武提供必要条件。中国主张尽早召开第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加快推进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没有私利,我们尊重叙利亚人民的意愿和选择。中方高度关注叙利亚人道主义状况,已经并将继续向叙利亚人民包括境外难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9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