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杜牧在《江南春》中写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但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却说:“千里...

杜牧在《江南春》中写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但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却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的观点                                                

A.强调文学创作要尊重创作的客观规律     

B.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C.没有看到艺术想象并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D.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解析】 试题分析: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而杨慎的观点“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则没有看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即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因此答案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客观规律,A不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D和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①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   

②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 

③规律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查看答案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在你看来评价正确的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了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两者都是正确的,前者是就物质的概念而讲的,后者是就具体物质而言的

 

查看答案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据此回答。

1.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在前,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斗争在后

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有

①“心外无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⑥气者,理之依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