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是人民权益彰显的十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探索等民主形式的完善,切实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上述材料的主旨最恰当的概括是( )
A.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充分当家作主 B.公民享有的权利不断扩大
C.政府广泛听取民意,科学民主决策 D.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各地政府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运用“网上述职”、“暗访式考察”等考核方法,充分吸收群众意见。这使得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有了更多合法渠道参与( )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如果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不作为的行为时,你可以( )
①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行使监督权
②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正确行使监督权
③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
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近年来,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出很多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新形式。下列形式中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
①民主评议村干部 ②民主选出自己的当家人
③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④参加村民会议讨论村务的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对社区建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社区建设是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体现
B.社区建设是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C.社区建设是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途径
D.社区建设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
“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某市将群众评议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表彰奖励、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指标”。群众评议( )
①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②是公民通过民主监督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
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