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是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之一,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专门召开多次座谈会,并请专家反复论证。这一过程体现了
A.人民群众是立法的主体 B.党领导立法工作的进行
C.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精神 D.人民群众享有质询权
河南一市民为了3角钱的如厕费而与郑州铁路局对簿公堂,河北一律师因火车票擅自上浮涨价多收9元钱状告铁道部,某报记者以补办牡丹交通卡需交纳100元补卡费存在不当得利为由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告上法庭……一场又一场的公益诉讼官司被全社会广泛关注,其深远的社会影响耐人寻味。据此完成下题。
1.公益诉讼的原告打官司不图私利,为社会公益,且风险很大,因为被告往往是垄断性大企业或者国家机关。有的即使打赢官司,在经济上也得不偿失。但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为公共利益而诉讼的普通公民。为公共利益而诉讼的公民
A.正确地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依法维护了个人利益
C.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D.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公益诉讼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可喜的信号,那就是
A.公民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B.人民开始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
C.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提高 D.公民已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这体现了我国公民
①平等地享有权利 ②平等地履行相同的义务
③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保护 ④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并强化其职能。据此回答下题
1.行政服务中心推出诸多便民利民措施
A.体现了国家机关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
B.可以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
C.是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有效途径
D.便于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2.行政服务中心的宗旨是使政府部门由过去的“官衙门”变成高效办事的服务场所。这种做法
A.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但不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B.体现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由“指挥者”变为“服务者”
C.有利于提高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但增加财政负担
D.体现了人民是国家机构活动的主体
某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制定“法律监督法”,而实现上述建议,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②广泛听取意见,形成提案草案 ③全国人大表决 ④征求其他代表签名附议,形成正式提案 ⑤提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③①⑤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材料二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记者到各地海采“家风是什么”,调查结果五花八门,大多数的家风充满了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少数人家庭观念淡漠,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原因: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落后的替罪羊,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大家族逐步解体,家庭以围绕下一代为主,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家风的方向,三:大量到城镇务工的乡村青壮年,无法避免的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理念所影响。
材料三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健康向上,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建“小家”,为“大家”.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家风传承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整个社会家风的形成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