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尼康D600单反相机画质“掉渣门”,过期烘焙原料进“面包新语”,康恩贝旗下鱼肝油当作食品卖,“澳妙可”奶粉篡改保质期等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全国关注。全国上下之所以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
①企业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
②消费者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价值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③国家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建立完善健康的市场秩序的内在要求
④媒体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质量安全问题方面的报道有利于提高收视率,增强影响力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014年3月11日,首批民营银行5家试点方案公布,确定将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等10家公司参与试点工作,组成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对此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营银行出现表明我国在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放,但并不会对金融格局产生方向性影响
②民营银行出现印证了我国在金融领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③民营银行与建行、工行、农行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商业银行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④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巨头的加入,民营银行的基本业务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价格影响需求,看下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若商品A和B互为替代品,商品A的价格与商品B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c来表示
②若商品A和B互为替代品,商品A的价格与商品B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a来表示
③若曲线a、b用来表示高档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则能够表示生活必需品的是曲线a
④若曲线a、b用来表示高档耐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则能够表示生活必需品的是曲线b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假定2013年某商品价格为a元,产品数量为b件,2014年A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2013年减少c%,劳动者人数比2013年减少d%,2014年通货膨胀率为e%。则2014年此商品的价格总额可以表示为
A.ab(l-d%)(l+e%) B.ab(l一c%)(1 -d%) (l+e%)
C.ab(1一c%)(1一d%)(1一e%) D.ab(1+d%)/(1一e%)
材料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材料三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提到,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较少兼顾民族传统住宅文化;民族传统服饰不再作为日常服饰,而成为庆典礼仪性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正在逐渐消失。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民族文化工作纳入民族地区城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城市中的建筑、园林、雕塑、环境等设计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被各民族共赏和共享。
(1)“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述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4分)
(2)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应如何推进城镇化的发展?(10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优秀文化被各民族人民共赏和共享?(12分)
如今,我国许多公民选择通过网络表达心声。
材料一: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积极回应网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焦点一:收入分配。总理强调要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
焦点二:食品安全。总理强调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制定并严守法规和标准,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焦点三:环境保护。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材料二 “秦火火”熄火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网络推手”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以诽谤罪判处秦志晖有期徒刑2年,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3年。据统计,“秦火火”2010年注册微博后,造谣及传谣共计约3000条信息,不但利用谣言继续攻击杨澜、张海迪等名人,还将矛头对准了铁道部、红十字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另外,现实世界真实信息的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有些时候,正是有些政府部门的出言不当、对事实真相的捂着盖着藏着,把网民逼进了网络谣言的陷阱,让网民很容易被“忽悠”。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总理回应措施的经济意义。(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秦火火”事件对我国政府和公民的启示。(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