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为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发展方向与实践道路。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会议还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主要任务。

材料二 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灵魂。新型城镇化应注重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融入、发扬与创新,紧紧抓住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历史艺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时尚科技文化等基因,凸显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故事、城市的独特风情、市民的独特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的精神。进一步放大其影响力和效力,可形成一批有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旅游新城、旅游小镇、特色农村、新型社区,转变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发展现状,推进有文化个性特色的城镇化。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11分)

 

(1)①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城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党要坚持科学执政,为新型城镇化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③政府要充分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在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发挥好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作用。④政府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好发挥、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加快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进新型城镇化注重地区文化特色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活动,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是深渊持久、潜移默化。推进有文化个性特色的城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⑤文化塑造人生。紧紧抓住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历史艺术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时尚科技文化等基因来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应注意两个主体,一个是党,一个是政府,故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从党的角度看,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从政府的角度看,应对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能等角度分析说明。 (2)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二是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三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四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故分析文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应主要从以上几个角度加以论述。 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3分)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总量和速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近十年来,中央淘汰过剩产能的工作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2003年国务院列入过剩产能名单的有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2006年增加到10个,2013年扩大到19个。因为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能强力拉动地方GDP,带来税收和就业。市场好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张,市场差时,则会本能地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甚至“别人下马我上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越淘汰越过剩”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出谋划策。(12分)

(2)有人说,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是要“管住政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9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地方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方法论要求。(12分)

 

查看答案

香港《文汇报》的社论称,习近平视察广东,释放两大讯息,一是表明将坚定不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二是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用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下列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社会主义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梦幻般的发展屡屡震撼世界。在一些人心目当中,中国已从地区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而作为美国政策制定重要依据的《全球趋势2030》报告提出,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又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动。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锤炼我们的大国气质,应该    

①登高望远,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作为大国的基本要求  

②宁静致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保持一颗平常心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于求同存异,拥有开放包容胸怀 

④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不断努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有经济学家估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居民消费总额增加1200亿元,培育得当,城市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走红。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其主要动力有三 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这表明

①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中国梦”依赖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②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中国梦”是推动公平正义、民族法制的精神动力

③物质决定意识,“中国梦”是对我国物质丰富、社会进步的反映

④整体决定部分,“中国梦”必须让每一个人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自己的成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