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26分) 材料一 沿海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26分

材料一 沿海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材料二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央视推出特别调查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家风强调仁孝清廉、耕读传家、积德行善……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良好家风的传承也日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家风是什么?有人说“爱国家,爱家人”,有人说“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也有人说“孝顺父母,以身作则”……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古镇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何值得借鉴之处。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的合理性。10分

3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视角为更好传承良好家风贡献你的智慧。至少两点)(4分

 

(1)①充分肯定中华文化价值,坚信中华文化生命力,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本地文化的影响力。 ③深刻认识文化地位和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挥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④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责任,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当地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每点3分,共12分) (2)①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传承良好家风作为正确的价值判断对人们进行正确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意义。 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传承良好家风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带动良好世风,促进社会进步。 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为家庭成员提供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提高个人素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更需要传承良好家风。(答到3点给满分。) (3)①立足实践,付诸积极的行动 ②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传承良好家风。③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赋予家风时代内涵。(言之有理,角度正确即可)(每点2分,共4分,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要对古镇的做法进行分点概括,其次,联系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根据古镇的做法,阐述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古镇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继承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二是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三是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从第一点来看,这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表现,要充分利用本地优秀文化,也要兼收并蓄,吸收其他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从第二点来看,是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认识到了文化的作用,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从第三点来看,对当地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第一点和第三点还可以得出,发展文化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发展本地特色民俗文化。 (2)首先进行知识定位和回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包括: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等特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其次,分析传承良好家风的合理性,要从传承良好家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角度去思考,再将必要性与重要性和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知识结合阐述即可。必要性是当前物质生活丰富,但是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因而需要发挥良好家风的作用,说明传承良好家风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可以用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特征作答;重要性方面,一是良好家风对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因为良好家风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可以用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引导做出正确的人生道路选择来作答;二是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和谐的家庭环境,这体现了它有益于人民良好的生活,因此,可以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做出价值判断与选择来作答;三是有利于带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这可以用自觉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作答。 (3)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视角即为唯物论与认识论的角度,因此,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中列举出两个方法论并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26分

图  2002年---2013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纯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2002

7703

6030

407

2476

1834

47

2006

11759

8697

591

3587

2829

74

2013

22780

15903

1141

7382

5530

183

注:①2013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材料一 我国现阶段文化消费总量在7000亿元左右,而实际的文化消费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左右,增长空间极大。没有文化力量支撑的经济缺乏创意,是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的。英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年产值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必须靠文化产业来拉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

1结合表格含注描述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并从基本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的角度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措施。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优势。12分

 

查看答案

柏林国际电影节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最高奖项是“金熊奖”,每年一次,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与此目的比较符合的哲理与解释是    

A.辩证否定,取长补短   B.普遍联系,举一反三

C.变化发展,一日千里  D.对立统一,一分为二

 

查看答案

从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今天要求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科技作用的认识过程表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有差异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被否认

③复杂的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限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下列与材料蕴含哲理接近的是  

①同声同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②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

③人心不足蛇吞象,结局方知梦一场

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③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