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火火”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

2014年4月17日,备受关注的“秦火火”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处秦志晖名“秦火火”有期徒刑3年。此案再度引起国人对络造谣问题的热议。传播者克罗斯曾提出—个“谣言公式”:谣言=重要性×模糊性×公众批评力。该公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行政务公开,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质询权   

B.及时对谣言进行封杀,维护政府威望和公信力

C.开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打击络“大谣” 

D.批判地审视各种传言,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D 【解析】 试题分析:A扩大公民的质询权的说法错误,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享有的权利,公民没有质询权。题中的要求是给我们的启示,因此B及时对谣言进行封杀的说法错误,普通民众没有这个权力和能力;C开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说法错误;对于谣言我们应当批判的审视,做到不传谣,答案D正确。 考点: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发展空间更广阔,中国倡导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的提出将使曾经繁荣几个世纪的丝绸之路迎来新的生机,对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②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基点 

③将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在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双轨制”一直饱受争议,社会各界有关“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不断。欲解决下图中的“握手难”问题,你的合理建议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合理缩小收入差距 

②免征企业职工个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④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谈到“雾霾”问题时指出,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这要求

①政府加强调控,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②居民理性消费,坚持正确消费原则

③企业应该将社会效益作为经营目标  ④注重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M商品的需要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2014年M商品S,、D曲线相交E’,如下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 E  E’变化合理解释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全产M商品的行业生产率提高          ②M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在增加

③生产M商品所耗费的时间延长          ④生产M商品的原材料成本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1010,针对史上拥堵新闻最多的国庆长假,国务院全国假日办在新浪、腾讯、人民网等网站发布了“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在调查的基础上,为使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于1127提出三个调休方案,并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材料二 有中国人的地方,必然少不了五星红旗。每当颂扬五星红旗的乐曲响起,中国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国旗红、五星黄,曾经让多少人为之疯狂,这种色彩,是向心力,是自豪感,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象征,最无声言语中最有力的表达。

材料三 嫦娥三号正式成为我国第一颗表面附着五星红旗的探测器,成功实现了首次在地外天体上的软着陆,成为了月球上的“永久居民”。如何既让国旗能够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位于摄像头可及的范围之内,又能满足实验仪器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有关专家在先后提出的10余个设计方案中优中选优,进行了上百次模拟演练,几乎试遍了仪器上的每一个可用区域,验证了每一个可能的光线范围、拍摄角度和距离。最终在着陆器和巡视器上分别找准了相应的位置,使各自的五星红旗都在对方的摄像拍摄范围之内,确保清晰可见。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知识。(12分)

2)运用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国旗红、五星黄,是向心力,是自豪感,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象征,最无声言语中最有力的表达。”(12分)

(3)请用发展的观点对材料三进行分析。(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