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文化的内容;在清明节提倡植树来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团圆;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幼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价值判断正确的是
A. 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彻底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B. 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C. 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D. 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应保持不变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A. 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 《沦衡》 )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曰知录•正始》 )
C.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论语》 )
D.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 《中庸》 )
漫画《文化遗产之争》表明

A.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B.文化遗产具有经济价值
C.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巨大隐患
D.文化遗产有待人们开发
《“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
③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曾突出强调了忧患意识,不仅号召全党同志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更指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当前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不久后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同时强调要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共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2分)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要进口大量谷物大豆,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2)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1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