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国人在吃饭时,即使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主人也往往客气地说没什么菜、不成敬意...

中国人在吃饭时,即使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主人也往往客气地说没什么菜、不成敬意等客套话。在西方国家,人们吃饭的时候,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多少吃多少,更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吃饭喝酒。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民族文化都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实践

C.任何文化都有其合理性,有优劣之分    D.文化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的就餐文化,表明民族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不同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相约幸福海岸,共享文化盛宴2013年十一期间,我市旅游部门策划看曲艺、赏民俗、体验渔家风情等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新产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7.56亿元。我市旅游发展的新特点表明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

 

查看答案

梦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都应该有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8分)

材料二 全国多个省市区把“幸福”作为施政目标,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这意味着,社会发展不再仅仅关注经济的增长,而是切实回归到民生层面,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关注人民的感受,幸福、尊严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有网友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感觉好,就幸福。”他的理由如下:幸福与金钱没有太大关系,有钱不一定就幸福,没钱也不一定不幸福,通向幸福之门最重要的是精神生活充实。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评析该网友的理由能否充分支持其观点。(6)

 

查看答案

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一 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打造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增强辐射吸引力,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

1)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哲学道理。(8)

材料二  据专家预测,未来l0年中国城镇化至少可维持每年4%一5%的经济增长。但是,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决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三条合理建议。 (6)

 

查看答案

2014,雾霾天气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

材料一  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治理雾在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要加强科技引领,做到标准先行,逐步压缩综合排放标准,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重点加快产业布局、能源结构的调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中对雾霾的认识和治理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8)

材料二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时尚、低碳代名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整车设计技术亟待提升、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存在差距、能源补给不便、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多优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所体现的思维智慧。(6分)

 

查看答案

2014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请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对材料一进行分析。(8分)

材料二  2013819日,李克强总理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为此,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当前国际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从根本上说,这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此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