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2013年11月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国家这样做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办事情要坚持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从20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当前提出“国强民更富”。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一个小煤窑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该企业主不是采取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力度,而是率领全体矿工到寺庙拜佛,祈求神灵的保佑。下列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与该企业主的作法相同的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夫至尊莫过于天,天之变莫过于日蚀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记亡,治而不忘乱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水滴石穿”“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说明( )
A.哲学产生于寓言故事 B.哲学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哲学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党中央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某校高二年级学生以《网络中的“喜”与“忧”》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调查研究: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同学们经过调查发现,对于网络有两种比较集中的观点:一是“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二是“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1)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合理性的认识。(6分)
建言献策:
学校德育处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政府、经营者和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就青少年如何绿色上网建言献策。
(2)请从政府、经营者和青少年三个方面,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