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带来巨大破坏,2012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亚东部马鲁古省附近海域发生6.3级地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地震的高度关注。据此回答小题。
地壳的变化“出人意料”,体现出( )
①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③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④意识对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不会产生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2年6月18日,载有三名宇航员的中国“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并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突破和验证了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这主要反映了(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意在讽刺有的人不懂得( )

①真理的相对性 ②实践的社会性 ③联系的条件性 ④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气候异常问题成为近期人们热议的话题。针对全球变暖趋势的论调,专家指出,去年入冬以来世界各地频发的极寒天气,是地球变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没有本质变化,这一判断是从一个较长时间尺度上得出的。这告诉我们作出正确判断要( )
①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②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认识
③尊重专家权威得出的现成结论
④不断接受变化发展的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日后,人们便用“夜郎自大”来比喻妄自尊大。“夜郎自大”主要说明了( )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D.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