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7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注:目前,国际上被认可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总量的标志性比例为70%

材料二 下表为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驾马车GDP的贡献率。

最终消费

47.5%

资本形成总额

53.2%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

0.7%

注:在正常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应该在60%以上,不少发达国家在70%左右。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各地、各部门掀起学习热潮。某省在学习中强调:深入贯彻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就要着力推动三大需求协同增长,提升“861”行动计划,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拓展消费需求……同时要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1)请分析材料一、材料二蕴含的经济信息。(10)

(2)请你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说明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8)

(3)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概括该省是怎样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8)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大产业平稳发展,农业增长较慢,第二产业增长较快,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过高,这说明我国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尚未改变。第三产业稳定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分)②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形成总额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与正常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尚未改变。(5分) (2)①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第二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分)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推动我国经济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4分) (3)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拓展消费需求体现了这一点。(4分)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体现了这一点。(4分) 【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分别把材料一、材料二的图表内容转换成文字语言;回答第(2)问要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来回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第(3)问要把材料内容和教材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起来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1年居全国沿海省首位。但是,盲目扩张、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为此应当(  )

严禁使用海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海洋开发模式 

完善扶持政策,推进人与海洋和谐共处 

壮大人才队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将加快立法进程,研究起草循环经济法,并抓紧制定相关专项法规。我国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举措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有利于不断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地区形成新的蔗糖产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  )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础地位 

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的公益事业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正致力于(  )

A.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经历了的博弈、退的抉择,速度深圳选择了割舍,不再以GDP论英雄,注重民生净福利,注重公民的文化权利,速度深圳矢志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演变。为推动上述演变需要政府(  )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更加重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重视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