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这说明( )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央宣传部关于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工作要求。强调要突出思想内涵,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这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A.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
B.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人心,主人公方达在灾难中失去了父亲、姐姐和一条手臂,但倔强坚强的他最终带领母亲走出心灵的废墟,走出痛失亲人的阴霾,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让母亲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方达身上主要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二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如藏文、彝文、维吾尔族文字、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10分)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学家在6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 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1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