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 )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评判,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推动科学发展,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体现人民意愿,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1)请分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哲学依据。(11分)
(2)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上半年,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究其原因是:省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停并转移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节能治污力度;绝大多数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加节能活动。
材料二 2009年12月,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它描绘了我省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八大方面公共服务的蓝图。这是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广东省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广东省政府是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12分)
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闻战线开展此项活动是因为( )
①新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这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