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的“瘦肉精”、“彩色馒头”等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材料二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湘潭大学学生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记者采访她时问:“花枝,你现在在网上人气很旺,有很多网友推荐你为‘双百’人物候选人,你有何感受?”她莞尔一笑:“谁最终当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
(1)结合材料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从文花枝的言行中阐述应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14分)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漫画中的医生正面临什么抉择?这体现出个人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的什么特点?(14分)
(2)假如你是该医生应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12分)
有人问一位智者:“请问,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递给他一颗花生,“用力捏捏它,再搓搓它。”智者说。那人就照着做了,红色的种皮被搓掉了,只留下白白的果实。“再用手捏它。”智者说。那人用力捏着,却怎么也没法把它毁坏。“再用手搓搓它。”智者说。当然,什么也搓不下来。“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A.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B.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
D.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江苏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一时间,人们对这位父亲议论纷纷,毁誉并举。这说明( )
A.价值观的相对独立性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评判不可能一致
B.导致主体活动达到预期结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是正确的
C.社会意识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D.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居民董明是一名残疾人,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她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长期免费为那些因失业、下岗、落选以及失恋等因素而痛苦的人提供心理帮助。2011年9月20日,董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董明的事迹说明(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的名言,他领导下的苹果公司先后推出了Macintosh计算机、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成为了时代的传奇。由此可见( )
A.人的价值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B.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人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
D.人的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