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1129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8)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

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6)

 

(1)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分)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4分) (2)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每点2分) 【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对传统文化要具体分析。另外,要全面回答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准确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和课本知识实现正确对接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扬州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查看答案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文化寓意是要(  )

A.发扬文化的民族性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增强文化的时代性

D.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查看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能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查看答案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查看答案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