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类似下边漫画中的现象,这主要说明( )。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汽车时代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的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的环保意识;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汽车道德”涵盖的内容。加强“汽车道德”建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 )。
A.物质决定意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思想决定行动
D.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为适应普法深入发展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这说明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人们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和向前推移的
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材料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
(2)推进城镇化,要注重城镇化质量,避免“快而不优”,“大跃进”式推进,切忌“贪大求洋”“千城一面”,粗放发展。试就此对我国城镇化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广州市某校高三(1)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
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指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础并分析其方法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