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

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二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中国的“贵和”思想要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外交实践中践行这一思想,推动这一思想的传播和发展。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其他民族对中国“贵和”思想的理解存在隔膜,所以中国推广和宣传这一思想时,应更多地采用其他民族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促进“贵和”思想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融合,取长补短。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针对“贵和”思想传统色彩更浓厚,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的问题,应对传统“贵和”思想加以批判继承,并注入符合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元素。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贵和”思想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推崇“贵和”思想,并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贵和”思想,倡导加强国家合作,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主题。 【解析】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为话题,考查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第(1)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创新”,问题指向“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可依据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说明让“贵和”思想发扬光大的措施。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可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当今时代的主题等方面,分析中国推崇“贵和”思想的原因和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查看答案

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

A西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C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文化发展是先进民族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的过程

 

查看答案

2013323绵阳市安县雎水镇举行了传统民俗活动——踩桥会人们通过踩桥”“丢药钱”“拜干爹等形式为自己和家人祈福。2013踩桥会主办方引入现代科技加上了灯光、舞美等视觉效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这一古老节庆活动焕发新的光彩。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就能焕发生机

C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赋予其时代的元素

 

查看答案

中国式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集中写照和直白调侃。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让人情何以堪!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

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西化传统文化

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荣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