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对人与河流关系的不同认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也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

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3817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

A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动创造性

 

查看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  D.自觉选择性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贵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作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也有外媒评论说,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地带有传统的厚重外衣,而现代的通俗理解稍显困难;中国的“贵和”思想中国人人人都能理解,却缺乏国际化的生动诠释,其他民族在理解上总存在隔膜;中国的“贵和”思想更多停留于思想层面,而缺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普通民众的身体力行的生动表达。“贵和”思想需要得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材料二 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如何让传统贵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赞赏。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日渐复兴的美好家园。

材料一 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富裕强大却山秃水臭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就必须科学应对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材料二 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在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知识分析材料二。

材料三 战国时期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从载舟覆舟说人民观的演变的认识。

(4)材料三蕴涵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