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中有许多相似的真知灼见。下列成语中,与英国民间谚语“只管干活不玩耍,头脑迟钝人变傻”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漫画《“保护”珍稀树种》中人的做法,错误在于( )

“保护”珍稀树种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量变,不见质变
C.只见共性,不见个性
D.只见运动,不见静止
当前经济运行正处于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在施政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注意“不刺激”,也求“有作为”;既要扭住长期“转型升级”不放,也要兼顾经济即期增长,充分体现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李克强在施政上呈现出的新特点体现了( )
①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③用两点论、两分法观察处理问题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微博俨然已经成为最新的反腐方式。无论是“表叔”、“房叔”乃至更早的“天价烟”局长等腐败案件的查处,都遵循“网络曝光——纪委介入——查实处理”这样的路径发展。在去年的25件网络反腐事件中,16件被证明属实,9起失实。有专家指出,针对当前严峻的腐败形势,需要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材料二 “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并公布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于保持良好的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人说,“我国反腐的关键在于网络反腐”。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中央改进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发展推动和谐之美】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
【行动彰显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3)请你为所在地区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活动,并指出其《文化生活》的理论依据。(活动要求:主题鲜明,导向正确。)
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在地铁里给老年人让座,因为老年人会认为你是觉得他老了不中用了。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③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培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