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这里的“租生活”( )
①增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部分改变了商品的所有权
③体现了求实消费心理
④符合绿色消费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3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下半年价格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宏观调控中心任务,坚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放松,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管理好通胀预期。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若物价上涨则会导致( )
①人们购买力的提高
②商品消费量的减少
③家庭消费水平的下降
④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口红效应”是指每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的消费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所以,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收入水平 B.消费偏好 C.物价水平 D.消费结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有利于( )
①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②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印象·大红袍》等《印象》系列作品创作,立足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顺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打破传统舞台剧模式并借鉴西方印象主义美术特点,“以秀丽风光实景为舞台,把当地自然山水、民俗民风、历史人文和美丽传说等元素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现代歌舞表演理念融合起来”,使每一部作品都风格各异、凸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印象》系列剧的演出不仅带给观众美好的视听享受,而且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

注: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人均GDP在3 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要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2011年达到5 432美元。
材料三 201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 071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3.48%,但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结构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印象》系列作品成功的原因。
(2)《印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3)《印象》系列作品从立项、投资到演出、推广,都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倾力支持。据此有人认为,“组织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请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对中国GDP的贡献已经超过60%,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0%以上,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高、融资难等问题,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7月1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同时,充分认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改进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材料二 某市20名市人大代表深入小微企业,了解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要求,提出了《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议案》,引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该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小微企业的决议(草案)》(以下称《草案》),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在认真听取市政府负责人关于《草案》的说明以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后,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小微企业的决议》。
(1)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国家应怎样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2)有专家表示,中国真正的向上之力在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搞活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也就释放出来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真正的向上之力在于小微企业”的认识。
(3)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中所履行的职责和行使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