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产权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让人无限伤感。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12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说明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消亡让人无限伤感的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12分)

3)除唯物辩证法外请找出两条确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哲学依据并简要描述。(4分)

 

(1)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消亡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的消亡不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4分) ③传统的乡村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如果消亡这种作用就不能得到发挥。(4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城镇化现状,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3分)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抓住“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可以推动其他五个问题的解决。(3分) ③主次矛盾相互影响,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同时,不忽视城镇化其他五个方面体现了这一要求。(3分) ④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又不忽视城镇化其他方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3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是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实际作出的正确抉择。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要求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知识说明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消亡让人无限伤感的理由,原理限定为传统文化的继承,题型为原因类的,材料限定为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消亡让人无限伤感,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可知:乡村文化消亡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的消亡不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如果消亡其对社会发展作用就不能得到发挥。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对社会发生的作用等原理的角度去组织答案(10分) 本题第二问要求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原理限定为主次矛盾辩证关系,针对城镇化现状,国家把“以人为本”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正是抓住主要矛盾的体现,回答本题需要注意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的同时,不忽视城镇化其他五个方面,这说明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做到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 本题第三问要求除唯物辩证法外,请找出两条确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哲学依据并简要描述。注意这一问法不常见,应该从唯物论、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去作答,可以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是基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实际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得出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可以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群众观点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225日,第四十四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4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了《在改革、开放与合作中重塑世界经济》的演讲,他指出重塑世界经济,重要的是构建和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经贸体系。国际社会应始终以多元、开放、包容、互惠为方向,继续维护世界和平环境,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坚决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中国将坚定不移向现代化目标奋进,积极有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材料二:大会吸引来自近100个国家超过40名国家和政府首脑、25名国际组织领导人参会。与会各方就人类在危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磋商,着重探讨气候变化、资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等议题,引导与会者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秩序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变。但就在会议期间新兴市场却危机四伏,史无前例的新兴市场货币遭到抛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明我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利用达沃斯论坛趋利避害?(14分)

 

查看答案

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给予了太多的期待,2004年开始,有关部门就着手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但因意见分歧、利益博弈等诸多因素掣肘,《方案》至今未能出台。人们之所以对改革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生产关系应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4110日,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张存浩、程开甲荣获最高科技奖。他们表示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认识活动,追踪科学发展现状以提炼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与理论兴趣。在科学认识活动中(    )

科学问题的形成遵循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科学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科学问题 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科学问题的选择反映出研究者的兴趣爱好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漫画《画像》(作者:于海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C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量变的过程  

D意识对人体生理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查看答案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

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