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率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

26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率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十八大后第一次去地方调研,到了广东,在调研中,他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1)试从唯物论、辩证法两个角度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哲学依据。(14分)

2)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如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试分析之。(12分)

 

(1)①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分)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分)同时认为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1分)这说明只有实干才能兴邦。(1分)“空谈”实际上否认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否认了尊重客观规律,否认了要有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2分)实质上是一种唯意志主义的表现,只能误国而不能成事。(1分) ②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国家由弱变强,由衰转盛,是矛盾转化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条件,(1分)而这个条件就是“实干”,(2分)没有“实干”就不能兴邦。(1分)而“空谈”则是误国的条件。(1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3分) 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对误国,力求兴邦,关注国家命运,首先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3分) ③在中华文化中,勤劳是立国兴邦之本。讲实干,斥空谈,正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3分) ④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实干兴邦”也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唯物论的角度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的重要性,从辩证法的角度强调了矛盾的;观点。所以考生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分析;从辩证法的角度可以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分析。本题难度不大。 (2)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回答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是自强不息的表现, 实干兴邦其实强调了自强不息和勤劳勇敢,所以考生从民族精神的内容方面分析即可。如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材料的结合,切忌出现材料和知识脱节的两张皮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感动中国》2013219举行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每个人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对“感动中国”人物的正确认识是

①人生价值是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实现的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为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个性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他的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承认这是一个自相矛盾与无所作为的世界

B.承认矛盾普遍存在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条件

C.对社会现实应当采取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

D.充分利用条件,促成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

 

查看答案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建立城乡一体化新型工农关系”,就应该

①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②消除户口制度差别

③推进城镇化发展④将农村土地由农民所有变为城乡人民共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

针对美国借《美日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中的规定为日本侵犯我钓鱼岛领土主权撑腰的行径,我国外交部表示“《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不应超出双边范畴,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这表明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2013331日,由清华大学和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中国排名第五的致死风险因素。专家指出其主要原因是生活在中国农村和城市扩展地区的贫困群体,仍在使用煤炭、生物质等固体燃料。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要靠

A.改变人们生活中的燃料结构    B.减少生产和生活废气的排放量

C.对贫困群体的大规模的扶贫      D.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