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必备品,越...

材料一  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必备品,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国人汉字手写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青少年一代。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直接书写变成了间接书写,间接书写是一种简单化的书写,简单化往往也等于傻瓜化,就好像照相机一样,技术越发达,文字的录入方式就会越简单,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很正常。”也有人认为“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书写的过程中潜含着民族记忆和文化烙印,蕴含着情绪浸染和生命体验。作为个体而言,汉字书写容量的增加和准确度的提高,不仅体现出文化水平的提升,更显示出文化传承的延续。作为社会而言,汉字手写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氛围的浓厚,则彰显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向心力和认同感。汉字的遗忘是不应该的。”

材料二  201310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1210日至13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针对材料一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你的理由。(12分)

2)请运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8分)

 

(1)(12分) 观点一(赞同第一种观点)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③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汉字书写方式的创新推动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④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每点3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赞同第二种观点)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文化只有在继承中才能发展。汉字手写有利于文华传承。 ④汉字手写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每点3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2)①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正视矛盾,并提出正确的解决矛盾的办法。面对我国当前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提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2分)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分析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产能过剩的化解工作。(2分)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化解产能过剩中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2分) 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辨析型的解答题。本题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考生选择哪一种观点,只需要讲述支持该观点的理论即可。考生如果支持第一种观点,考生可以从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创新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如果支持第二种观点,考生可以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注意设问中的知识限定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矛盾的观点。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这可以从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角度说明要勇敢的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其次针对“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考生可以从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进行说明;再次针对“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可以从抓主要矛盾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针对“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了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抓主要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11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制了“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材料二  《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化改革必然带来固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要深刻认识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三   《决定》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政策目标,促进人民受教育的公平正义。教育公平不是纸上谈兵,关键是把政策落到实处。迄今为止,国家先后出台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政府部门必须牢记改革使命,努力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教育部门必须谨记自身职责,把改革政策部署一一落到实处,力争教育公平早日实现。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12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材料中深化改革的价值选择的正确性。(8分)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谈谈对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认识。(12分)

 

查看答案

2014年元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被冠名为 “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垃圾作为代谢的产物变成了城乡发展的负担。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掩埋。辽宁承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先后研发出垃圾分选设备、垃圾气化设备、生物质气化设备等产品,解决了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问题,为实现垃圾堆里的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契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事物价值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事物的属性

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勤迈万里路,善交八方友

君子欲钠于言,而敏于行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10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会议强调,坚决执行《条例》提出的各项要求,要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着力推进相关改革,条件成熟的要尽快推出,需要研究探索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推进。执行《条例》要着力推进相关改革,是因为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尊重客观规律要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