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炎培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炎培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吗?” 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毛、黄关于“历史周期律”的“窑洞对”。

材料二  黄炎培在重庆出版《民主化的机关管理》一书,说道:民主是天性,是自由的具体化;保障自由要靠制度建设。毛泽东:民主“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 1949829日,黄氏致函毛泽东,提出他对“民主集中制”的看法:“各方都倾心接受民主集中制,我意此时急须将这一名词做一番具体的说明,否则万一发生两种不同的措施,一方以为我是民主,而一方以为是集中。”黄氏仍然希望给“民主集中制”这个新事物套上“制度建设”的马辔。但黄氏的意见,没有得到响应。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0818日说道:“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的现象,不断滋长。”

1)结合三则材料,说明党和国家如何落实民主生活杜绝家长制,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12)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民主的认识。(8)

3)“自由、民主、博爱”等西方思想给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带来一股清爽之风,你认为当时这些西方思想先进与否,说明你的理由;当下我国应如何对待西方思想文化。(12)

 

(1)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②党和国家机关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集思广议。③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如答协商民主、社会民主监督、权力对权力的监督等都可给分,每点3分,共12分) (2)①由于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构成等主客观因素,人们对同一对象往往有不同的认识,因而毛、黄对民主的认识有差异。(3分)②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关于民主这一确定的对象的认识是唯一的。(2分)③我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和发展民主这一真理。(3分) (3)①理由: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的,代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发展的文化,就是站在时代的前列,符合时代潮流,是先进文化。当时的“自由、民主”等西方思想顺应了反封建的时代要求,是当时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当时的“自由、民主”等西方思想符合当时人民的平等、自由的要求;而且这些西方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进步。(6分) ②要正确对待西方思想,既要借鉴西方思想的文明成果,又要防止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学习借鉴西方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三则材料,从对三则材料的分析理解中找寻答题的思路。本题设问中“党”和“政府”这两个主体以及“民主生活、杜绝家长制”等词语也是学生解答本题需要关注的。解答本题学生可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等方面展开说明。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民主的认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二中毛泽东、黄炎培二人对民主的认识,针对材料二中毛、黄二人对民主的认识存在差异,学生可从影响人们认识的主客观因素、真理的客观性、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展开说明。 (3)本题第一小问要求学生谈谈对“自由、民主、博爱”等西方思想的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等先进思想的传入,促进了当时我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我国社会历史的进步。本题第二小问要求学生说明我国对待西方思想文化的正确态度与做法。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不仅要求我们要积极吸收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思想,也要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阻隔在大门之外,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影响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主客观因素、真理的客观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正确对待西方的思想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而且造成了生产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成为社会动荡的最大根源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害管理和救助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管理和救助的工作体系。但是,在汶川、雅安等地震中我国的救助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灾害救助体制中有许多不能适应现代灾害保障需求的地方. 新型灾害救助体制应强调灾害保障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企业和盈利性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家庭)、社会援助单位等都应作为灾害保障主体;强调灾害保障方式的多样化,采取包括灾害政府救济、灾害商业性保障、灾害社会援助与自我积累保障等的灾害保障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政府参与社会自然灾害救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自然灾害保障体系?(14)

2)有人认为天灾乃天之象也,是社会发展之征兆!请你从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来反驳这一观点. (6)

 

查看答案

有学生运用物理学中左右手定则对气旋与反气旋的区别进行判读,很快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表明( )

满分5 manfen5.com

①认识的发展受已有知识的影响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③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形象,更可靠      ④认识事物要有创新思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漫画《枯的外表,强的的内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满分5 manfen5.com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要看到其内在本质 

③既要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也要分析必然联系 

④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3D打印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从艺术品到人体器官等各种物体,让人欢欣鼓舞,但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打印枪支,又让人忧心忡忡。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           ②新事物始终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③事物的价值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看微博·发微博已是现代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许多条微博因其富含哲理被广泛转发,下列选项与“只有内在真正丰富的人,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所含哲理最接近的是  (    )

A.想得太多,过度思考,会让我们变得更消极   

B.坚强是坚强者的通行证,脆弱是脆弱者的墓志铭

C.钓鱼的人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D.你的负担将变成你的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