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不只是国家的目标,也是个人的追求,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的体现。(12分)
(2)结合材料一、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哲学依据。并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16分)
2013年7月宁杭高铁开通,长三角同城化效应更加明显,“1小时交通圈”逐渐形成。这将带动两地的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②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时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实状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仍需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因为( )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C.改革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乔布斯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他把哲学从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乔布斯意在说明(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③能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和归宿在于推动哲学进步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华文化岁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生命力顽强,除了因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还得益于( )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
C.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中国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缤纷
2013年7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把“常回家看看父母”作为条款写进了法律。把“常回家看看父母”作为条款写进了法律,这说明了( )
A.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B.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要发扬光大
C.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并促进社会发展
D.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有更具体的法律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