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2013年12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

材料一201312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受其影响的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及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雾霾是天灾,更是人祸。工业生产、尾气排放、施工扬尘和冬季取暖烧煤等都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对所有人具有“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社会各界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关注生态、珍惜生命。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地人和”、“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观念,道法自然,德配天地,无为而治,清静修身,尊重生命,是中国生态学的基本准则,它的精华部分已经融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一种宝贵的传统观念。当前。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中我们似乎淡忘了这一传统,亟需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

1)请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社会各界如何共同参与,拥有“蓝天,白云”。(12)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的认识。(10)

3)结合材料,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树立“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6)

 

(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美丽中国需啊哟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②我国政府是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应有所作为。(3分)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行使监督权,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3分)④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行使好立法权、监督权的等,使社会各界有法可依,保护环境。(3分)(如果学生从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角度回答,可取代3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生态文明观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分)②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合理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取其精华,同时也应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发展。(5分)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面对生态恶化的现状,我们树立“生态文明观”,有利于改善环境,科学发展(2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树立“生态文明观”(2分)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生态文明观”作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的答题范围是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范围较广,答题的关键是社会各界,因此此问的落脚点在社会各界。作答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答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协的职能等角度分析。 (2)对于认识类的题目,在作答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全面分析,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题中已告诉我们是对生态文明观的认识,因此在组织答案时主要从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作出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答案,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本题的答题范围为历史唯物主义,落脚点是树立“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组织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角度,并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协的职能,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满分5 manfen5.com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

材料二 城镇在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l%,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业、交通、医院、学校等,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10分)

材料三  城镇化的发展在推进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该地做法坚持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4)   

 

查看答案

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列宁全集》第38)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是不可取的

C.聪明的唯物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比旧唯物主义更接近世界的本原

 

查看答案

108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希格斯机制的证实。希格斯机制是一种生成质量的机制,希格斯场经过真空对称性破缺的瞬间,赋予了每一种基本粒子静质量。这一发现证明了人类以往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是相当成功的。这一事件表明

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D.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查看答案

2013124,中国珠算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对珠算成功申遗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B.有利于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制

C.有利于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有利于展示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