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GDP和城镇化率...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  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2)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8)

材料三  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努力,20l2年我国城镇化率迭到522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有鉴于此,2013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3)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认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8)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1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1分) (2)①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分)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分)③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④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2分) (3)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城镇化进程会不断推进。(2分)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城镇化建设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具有光明、美好的前途。(2分)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城镇化建设要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2分)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国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该题需要根据表头、项目、数据和小注信息加以概括总结,既要看到我国GDP和城镇化的关系,又要看到我国城镇化取得的成果,并与发达国家做出比较。 (2)该题是意义类题目,从城镇化发展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上分析推进城镇化的意义。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抓住关键字眼,从扩大消费需求、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居民收入等角度加以概括总结。 (3)该题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状态、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等角度回答,注意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反腐倡廉必须两手抓,既要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又要加强廉政教育,让官员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拒腐防变重在强化内功。

1)分析材料蕴含的辩证法观点。(6)

2)从“思想道德修养”角度,谈谈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官员们应该怎样强化内功?(8)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中国区域广阔,国情复杂,仅有顶层设计远远不够.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要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8)

 

查看答案

《中国好声音》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是它的运作模式,即尝试制播分离,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打造媒体、营销、资源整合的产业链条.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让话题、热点、感动、悬念、期待不断,激发企业、媒体、观众、网民的欲望。这种运作模式从哲学角度启示我们

①创新中要坚持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发展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微博的力量

④主动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0%,而美国则为30%。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诸多原因中.资金缺乏是制约其创业成功的瓶颈。为此,有人大代表提议,建立国家创业基金.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这一提议

A.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B.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D.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包括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