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 28 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中国梦,创新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28 分)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中国梦,创新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揭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健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1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在鼓励科技创新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8 分)

【中国梦,环保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等语句成为 2013 年“雾霾”现象频繁出现而且危害加重的调侃,“雾霾”已成为 2013 年度的关键词,也是人们的“心肺之患”。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2013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于 2014 年初再出治理大气污染的三项举措,全国各地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制定、修订相关法规,推动形成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齐心协力防治大气污染的治理格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全体人民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提出的“让全体人民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所体现的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8 分)

【中国梦,民族梦】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持之以礼,睦近交远。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应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12分)

 

(1) ①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2 分) ② 发挥财政、税收等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 2 分) ③ 健全创新体系,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和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2 分) 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提高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2 分) (2) 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并相继出台了治理大气污染的计划和举措,努力实现环境治理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4 分) ②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我国政府积极主动而为,并出台相关防治计划和措施,努力改变现状,争取创造理想的自然环境,充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4 分) (3) ①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 分) ② 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既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取长补短.并在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征的新文化。( 3 分) ③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 分) ④ 在处理中外文化关系上,要坚持正确方向,防止出现“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 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可以从加大财政和税收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的角度提出建议;也可以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制度的角度说明说明调动创新的积极性;考生也可以从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的上,国家综合永远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创新性的积极性;最后还可以从对外开放的角度说明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把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的角度说明。 (2)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活动的特点,考生可以从意识的目的性、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的设问指向是如何处理中外文化的关系。考生可以从态度的角度说明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角度说明;其次可以从要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的角度,说明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又要在吸收借鉴融合的基础上推出新文化;再次可以从在吸收借鉴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最后可以从要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的角度进行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制度、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的知识;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知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克服文化创新的的错误倾向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并与区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街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8 分)

材料二   安徽城镇化正处于中期阶段的快速发展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加强用地集约和生态保护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工作,积极引导非农产业人口适度向皖中、沿江片区聚集,重点推动非昨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重点镇转移,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推动省城逐步形成“集聚型城镇空间,开敞型生态空间”的空间利用格局。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如何形成“集聚型城镇空间,开敞型生态空间”。 ( 8 分)(3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给省委省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 12 分)

 

查看答案

2013 年,无疑是“改革”与“梦想”’起航的一年。无论年初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年末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我们都能从中解读出“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的重要信息。从哲学角度看,改革

①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 是根本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

③ 能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 ④ 能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查看答案

什么是感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受众有不同的感觉:也许它是对大美生命的憧憬向往,是对纯洁灵魂的怦然心跳.是对刹那间永恒的善良寄托。这说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哲理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 历尽天华成此境,人间万事出艰辛

 

查看答案

要改变类似漫画中的不良现象,就应该

满分5 manfen5.com

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②抵制落后文化,坚持文化创新正确方向

③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改变生活陋习

④重视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A. ① ② B. ② ④ C. ① ③ D. ③ 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