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学书法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近年来,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依托“乡村大舞台”在各村开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乡村大舞台”真正使农民“舞”起来,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创新必须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③人民群众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文化创新的灵感最终来自艺术工作者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2013年8月12日晚播出了“听写大会”第一期,节目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唤醒了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一股“汉语热”。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能唤醒国人对汉字的记忆与热情,是因为
①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徐悲鸿是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艺术大师。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对文化创新途径的正确理解是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