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于2013年10月10日晚北京时间19点准时公布,本次获奖者是加拿大作家爱莉丝·门罗。 她的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聚焦于加拿大普通小镇的生活经验,探索普通女性复杂的心理与情感世界,在冷静、精致的叙事中,给读者带来阅读与心灵的震撼。这说明( )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9分)前段时间在达州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三个小学生看到一位老婆婆摔倒,于是上前将其扶起,谁知刚被扶起的老人却死死抓住孩子的手,说是孩子们将她撞倒了,然而三个孩子却坚持自己只是扶起了老人,并没有撞倒老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道德、良知是不是滑坡的忧虑与思考。事实上,从2006年的彭宇案至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默默地宣示,真善美从未离我们远去,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身边。任何时候,在关注发生纠纷的“摔倒”个案时都不能忘记,“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使国人面对此类事情“与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
(14分)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为表述的新时期“辽宁精神”于10月30日正式确定。新时期“辽宁精神”既是对辽宁人民团结奋斗、勇于创造的厚重历史文化和辉煌发展历程的高度凝练,更是对辽宁人民共有精神气质与价值追求的高度升华,体现了辽宁气概、辽宁风格、辽宁特色,是60年来辽宁人民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辽宁人民创造富庶文明、幸福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结合材料回答:
(1)新时期辽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6分)
(2)如何弘扬和培育辽宁精神? (8分)
(25分)材料一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材料二 孔子学院被誉为21世纪传播中华文化的“新丝绸之路”。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至2011年11月,全球已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学堂,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1亿人。目前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强烈要求申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传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9 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多样性和我们的中华文化角度分析为什么孔子学院能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8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觉
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③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④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机制改革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实现了新的突破,形成了新改革合力。对“文化机制创新”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机制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文化机制创新的根本目的是繁荣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