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工作。习近平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坚持苦干实干,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对习近平的讲话进行分析说明。(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好扶贫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树立信心,找对路子,苦干实干,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各项扶贫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体现了这一点。 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扶贫工作中,认识和把握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⑤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说明高昂的精神斗志,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共12分,每点3分,答对任意4点得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习近平的讲话。本题未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解答本题学生必须通过分析材料中习近平的讲话,从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概括其体现的唯物论道理。题中材料“做好扶贫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材料“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树立信心”,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题中材料“在扶贫工作中,认识和把握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体现了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人们意识活动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构成“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好“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13分)

 

查看答案

2010年7月22日,冯小刚2010年新作《唐山大地震》震撼上映。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     )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地震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循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

A、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B、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D、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查看答案

iPhone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C、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中有否定  

 

查看答案

每逢羊年,我国婴儿出生率都明显下降,这主要源于“羊年不宜生育”的说法,这种说法(     )

A、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B、体现了一事物总是和周围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D、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