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4分)
(2)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12分)
“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D.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③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④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自身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