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

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随着中华文化的旗帜在世界的舞台上高高飘扬,文化强国的梦想正孕育出我们民族新的希望。某校高三学生开设了“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主题探究互动。以下是各小组展示搜集到的材料。

小组一:不久前,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院长巴扎诺夫称,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去年招收的90名新生中,有30名把中文作为了专业方向。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兴趣盎然,选择汉语作为专业方向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这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中文热、中国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个个侧面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小组二:去年,中国作家莫言捧得了世界文学领域最高奖;中国杂技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谱写了中国杂技的历史新篇;国产影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博弈国外大片,《泰囧》创造了以小搏大的票房奇迹,《一九四二》、《白鹿原》也让它们的观众群竖起了大拇指。在厚重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小组三:文化强国的梦想并不是少部分人编织的,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叠加。去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文化单位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文化服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有望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小组四: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产业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多个省区市提出“文化大省”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先超过千亿元,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双百亿”的文化企业成为行业领军。文化产业的日益强大,让我们的软实力硬气起来。

小组五:在回顾一组组靓丽数字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那一张张美丽的面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以高尚的行为构筑起中华文明的大厦。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分别阐释各小组选材的理论依据。并总结其各自有关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措施。(10分)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的软实力(2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4)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以文化促进经济繁荣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分) (5)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设问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分别阐释各小组选材的理论依据,一个是要总结其各自有关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措施。考生要注意审题,不要出现遗漏。材料一的主旨是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相对应的措施就是要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的软实力。材料二的关键句是“在厚重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很明显其强调的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对应的措施是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创新。材料三的主体是“城乡百姓”“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措施: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材料四的关键词是“文化产业,所体现的知识点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措施是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材料五的主体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这些都是道德模范,体现的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措施是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考点: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新陈代谢   

③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④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

 

查看答案

甲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人工影响天气,将来必定能够“天随人意”。乙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实现不了“天随人意”。两者的共同点是( )

A.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B.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割裂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甲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查看答案

英国人约翰·B格登和日木人山中伸弥因细胞研究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两名获奖者发现,生物体成熟的特化细胞可以借助“再编程”回到初始状态,继而改性并发育成为任何一种细胞,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①某些生物体的成长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②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发展的方向从而创造新事物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