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朱熹认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回答题。
1.王夫之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B.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
C.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2.朱熹认为“理生万物”。这一观点
A.承认“万物”是“理”的本原 B.主张现实世界是“理”的外化
C.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主观精神 D.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3.“理主动静”这一观点认为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理”是世界万物运动的主体 D.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这种认识是
A.正确的,因为弄清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B.错误的,因为没有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C.错误的,因为只肯定唯心主义世界观而否认唯物主义世界观
D.有道理的,因为如实反映了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的追求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此岸”与“彼岸”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无法逾越的鸿沟。此观点
①承认了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②揭示了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③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否认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的指导
③具体科学随哲学发展而发展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具体的“器”中概括出“道”,这表明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
A.抽象性 B.选择性 C.生动性 D.具体性
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①是给人们智慧的一门具体科学 ②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③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