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个世纪50 年代,当我们党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个世纪50 年代,当我们党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梦想。在后来的30多年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升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2008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新要求。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一、二,请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12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中国梦作为当前中国人的共同梦想与追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梦的提出,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3分)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中国梦与五十年代的“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是一脉相承的,且是对以上这些理想的升华与创新,其动力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3分)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国梦能引导、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假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动员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3分)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实现中国梦,最终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识分析材料及设问的要求,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中国梦”是中国人当前的共同梦想与追求,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应从“中国梦”的来源、“中国梦”发展的动力、“中国梦”的奋斗主体等角度去说明。因此,解答本题学生应从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主体等角度展开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主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表1与表2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6分)

材料二  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总理在追忆自己燕园生涯时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前总理温家宝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2)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题词之一。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让人们不禁担忧:当几亿农民脱离土地,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那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将如何保存?一些文物古迹是否会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那些符合农村生活节奏的剪纸、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又何以存活?怎样才能既保持原有的历史因素,又能融入新的现代化因素,避免“千镇一面”?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们产生上述“担忧”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欧洲各国都有重视历史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的正面例证,巴黎、伦敦、罗马等世界名城虽然发展模式不一,但总体上保持了历史风貌,城市文化品位较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6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是齐鲁儿女的铮铮誓言。 “十艺节”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艺术盛会。办好“十艺节”,是实践文化强国、民族复兴和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际行动。山东省拟重点抓好大型音乐史诗《黄河入海流》、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杂技剧《聊斋遗梦》等重点传统规划项目。这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近年来,常熟市中学开设了《民间美术》课程,该校艺术组教师谢燕月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常熟花边”引入课堂。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超出了学校和老师的预料,课程取得良好效果。该校的这一做法体现了

A.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是课堂                 B.教育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D.教育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商业利益,拆旧仿古频频上演,致使名城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此举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予以“黄牌警告”。材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是

A.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保持原貌        

B.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C. 保护传统文化与体现时代精神相对立  

D. 发展民族文化必须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