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②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③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道不远人,说明哲学救灾我们身边,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体现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并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排除。解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关于哲学的一些基本认识把握准确后能够轻松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自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

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的意义。(12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启动,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中国多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行器,表明中国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已日趋成熟。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再到“天宫一号”,中国航天事业每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都在壮国威、振民心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实施空间实验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军事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相应措施进步,也有利地推动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角度,说明我国为何重视航天事业,以提高文化竞争力。(12分)

(2)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天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十八大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民为贵,君为轻”到新时期“人民观”演变的认识。

 

查看答案

江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多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