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启动,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中国多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行器,表明中国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已日趋成熟。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再到“天宫一号”,中国航天事业每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都在壮国威、振民心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实施空间实验工程具有经济、科技、军事和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科技相应措施进步,也有利地推动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角度,说明我国为何重视航天事业,以提高文化竞争力。(12分)
(2)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天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十八大报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民为贵,君为轻”到新时期“人民观”演变的认识。
江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多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过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动力源泉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中华民族“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