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的亮点之一是提出“五位一体”的理念,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面对...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的亮点之一是提出“五位一体”的理念,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理念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阅读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所蕴涵的唯物论哲学道理。(6分)

(2)用联系观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循环。(6分)

(3)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6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五位一体”的理念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将有力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2分) ③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和人有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体现了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分)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的"黄"化、"绿"化的两种循环都说明普遍联系的(2分)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荒漠化必然导致生产资源枯竭和人类贫困化。(2分) ③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黄"化、"绿"化的两种不同的循环体现了不同条件下的联系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充分利用事物的有利联系,避开不利联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分) 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植树造林,将荒漠"绿"化。(2分)(任意3点给6分) (3)启示: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改造世界的活动。(2分) ②在发挥意识能动性时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客观规律办事。(2分)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以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理念为材料,考查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对辩证唯物主义包括的具体原理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的,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该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该理念的提出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具体分析。 (2)该题的原理范围固定,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原理要熟练掌握和理解,从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等方面回答,从这些角度分析对两种循环的认识;组织答案时,可按照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步骤进行。 (3)该题是从唯物论角度进行回答,原来的范围大致固定,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只需要回答相应的方法论即可。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角度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呼吁社会公众及产业界共同承担绿色责任,用共同的绿色行动,向世界展示正在绿色发展的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今,低碳经济早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流行词汇,但真正能理解低碳含义和意义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地方官员对低碳有着错误的理解,很多“伪低碳”的行为发生并仍在发生,目前很多低碳的方式也并不科学,加上复杂的本国国情,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的耐心。中国低碳经济问题不少 任重道远 。

(1)结合材料,请运用发展观相关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6分)

材料二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多数公众已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中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不差我一个”。

(2)发展低碳经济,我们中学生也责无旁贷。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6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阅读材料一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有何感悟?(6分)

材料二   回顾九十二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在92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4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4分)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4分)

 

查看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现了三个统一,其实现的基础和关键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